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股票期货杠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首先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充分反映出中央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以及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由此可见长三角一体化中创新的重要性。长三角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时也包括跨区域的协同创新,而不仅仅是单一城市的创新。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实现了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产业创新的空间分工,但是创新资源与创新活动在中心城市的高度集聚也导致创新水平在城市间形成梯度落差,加之创新合作受到行政边界约束,城市群整体协调难度加大,因此,长三角城市群要想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就不仅要提升各城市和各产业本身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强强联合,实现“1+1>2”的创新合作与协同效应。当然,跨区联合并不是简单合作,需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领域联动、多层级落实的整体协同网络体系。协同效用并不是简单叠加,需要融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夯实一体化发展动能、提高一体化发展效能、激活一体化发展潜能、释放一体化发展势能。相较于普通创新,协同创新能够打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集,有效利用创新平台,分散研发风险成本,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互惠,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此,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群协同创新就是一个突破点,长三角要以技术协同促集聚、产业协同促分工、人才协同促共享、政策协同促融合,谱好创新“协奏曲”,奏唱一体化“交响乐”。
以技术协同促集聚,夯实一体化发展动能。科技创新协同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能。一要主动融入协同创新网络。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鲜明梯度差,一些城市尤其是县域城市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创新资源配置较少,难以实现科技创新突破,需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加强与较发达城市的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借势发展实现“洼地崛起”。二要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合作的前提是合作主体本身能否获取有效资源和是否具有可供交换的核心价值。因此不同城市要立足自身发展基础,专注于特定创新领域或创新链上的特定环节,依托区域内大型企业的项目合作,促进城市之间的技术互动、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和转化运用,凝聚长三角科技一体化协同创新合力,发挥科技创新集聚优势,链接全球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三要加强科技协同攻关。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前沿核心技术领域,联合长三角城市共建一批高能级的科学设施、高层次的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交叉协同创新攻关。支持长三角行业领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资源整合,成立长三角共享联合实验室,统筹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资金,整合优化行业优势资源,加快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构建科技成果数字交易平台,打造世界级研发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以产业协同促分工,提高一体化发展效能。产业创新合作能够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一要基于产业生态位分工协作。长三角城市群要形成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仅靠各个城市单打独斗不行,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各地区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基于产业生态位,立足自身发展基础,进行产业差异化布局,深化横向联合,强化优势互补,实现错位竞争和产业共生,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产业联动网络中要凸显各个重要节点城市在区域产业网络和全球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形成完整的世界级高水平产业链,吸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二要聚焦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挖掘资源禀赋,谋划长三角各城市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功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合作互动,着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并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技术和新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推进长三角产业联盟建设,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产业布局和分工合作,聚焦产业技术瓶颈,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合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三要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横向与纵向的协同效应,产业链依附于创新链,创新链又能赋能产业链。因此,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创新。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模式,搭建产业链互助平台,促进企业自主进行匹配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人才协同促共享,激活一体化发展潜能。相比其他生产要素,人才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强能动性,人才流动能够带动技术、知识、信息、资本和数据等创新要素的加速流动。一要精准布局高端人才链。以人才协同为纽带,促进区域发展要素的流动共享和优化配置,盘活创新资源,激发一体化发展潜能。聚焦长三角优势特色领域,瞄准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精准布局长三角高端人才链,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优质资源协同共享,打造全球人才、产业和创新集聚高地,促进国内和国际人才市场的衔接融合。二要联合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围绕重点产业,联合发布长三角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有效整合区域内人才要素资源,搭建长三角人才协同共享的平台体系,避免人才同质化竞争,促进实现人才结构的错位配置。创新人才飞地和人才驿站模式,探索建立人才队伍常态化交流培训机制,名校名师联合研修活动,教学实习开放共享基地、跨区域跨学科联合培养机制等,为长三角人才互动搭建桥梁,拓展长三角人才发展空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柔性集聚。三要推动构建统一人才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阻碍人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机制障碍。以数字化改革赋能长三角统一人才大市场的构建,推动建立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加快完善长三角高端人才互评互认机制,在人才积分、人才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政策等高对接,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市场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人才引进体系。
以政策协同促融合,释放一体化发展势能。政策机制协同强调在跨区域和跨部门合作中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和综合性,通过政策制定统一性、标准趋同性、制度衔接性和执行协同性带来创新资源的叠加效应与共享效应。一要坚持整体“一盘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坚持全盘考虑、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发力,打通约束协同创新的制度性堵点,创新协同体制机制,打好“协同战”和“整体战”,最大限度发挥协同创新的融合效应,释放一体化发展势能。厘清各级政府协同创新联动机制股票期货杠杆,从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入手,实现“多规合一”,树立整体一盘棋思维,增强区域政策协同和融通对接,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二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从政策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的角度,全面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政策体系,打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有序互动的“组合拳”,促进区域内技术带动、产业联动、人才流动、政策互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三要规范统一制度标准。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立法制度,促进同步立项、同步起草、同步审议、同步通过和同步实施,以法规形式明确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协同创新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